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大纲(2019)
本文最后更新于144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侵占中国领土。掠夺财富(2)政治控制:把持中国海关(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国干涉还辽。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中法战争。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魏源、孙中山。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代表人物,维新主张,论战。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清末“新政”。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兴中会,章炳麟,邹容,陈天华,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三个要不要,论战焦点)。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失败

孙中山制约袁世凯的条件。挽救共和的努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转折。三座大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三种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口号,内容,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性质)。李大钊。五四运动(导火线,斗争目标,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类型,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早期组织、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发动工农运动(农民协会)。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改易旗帜,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性质)。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古田会议,土地纲领和路线)。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三次“左”倾错误、原因)。遵义会议(时间,解决的问题,三人团,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精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十四年抗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西安事变。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标志。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防御阶段的大战役,战役失败原因。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方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洛川会议。《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条件)。三三制原则。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的主张。文艺界提出的文艺创作目标。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形势。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开始标志。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意义。第二条战线。一二.一运动。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中间路线鼓吹者的主张。民盟及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对时局的意见》。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三大战役名称。占领南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的基础。《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内涵、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严峻考验的表现。抗美援朝。“三反”运动。“五反”运动。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的表现。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经济组织形式、基本原则和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方针和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宪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良好的开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标志。《论十大关系》(调查研究,意义)。中共八大(时间,矛盾,任务,“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左倾错误泛滥的标志。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困难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的性质(268页)。

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成果表现(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邓小平讲话,功绩,意义)。四项基本原则。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讲话)。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时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定,新时代等)。中国梦(提出,内涵,道路、精神、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四风”问题(是指?)。“两学一做”(是指?)。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的评价(340页)。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341页)。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点击数:166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