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一直以来都是尾巴团队的首选。
看一下这两张照片,你猜得出他们的技能树吗?
好了,该轮到我的 Mac 电脑出场了。
它就是新款 21.5 英寸 iMac。
瞧这颜值,摆在哪里都特别的好看和舒服,瞬间整个空间的逼格就直线上升。所以,你也可以在某某公司的前台,某某餐馆的休息区看到 iMac 的熟悉身影。
新款 21.5 英寸 iMac
新款 27 英寸 iMac
iMac 甚至还能当作家中的装饰品
嗯,这是一款能够撑起「门面」的 Apple 产品。不过,颜值并非它的制胜法宝,最最重要的,还是它优雅又能干的内在。用 Apple 自己的话说,就是:「外形过人,实力过分。」
它的 4K 屏幕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欣赏什么样的照片,每一处细节都是清晰可见。
在 Spyder 5 Elite 校色仪的检测下,这块屏幕完整覆盖了 100% sRGB 色域,91% Adobe RGB 色域,屏幕色彩精确度平均值达到了 0.60 的顶级水准,对比度高,峰值亮度高达 525 尼特,综合素质极为出色。
正因为有如此优秀的屏幕表现,坊间一直流传这么一个段子:
买一部 iMac 等于买显示器……等等,居然还送主机!?
谈到主机,新款 iMac 的性能提升幅度不小:
21.5 英寸 iMac
- 处理器最高可选六核第八代 Intel Core i7丨Geekbench 分数参考链接:Intel Core i5-8500 / Intel Core i7-8700
- 显卡最高可选 Radeon Pro Vega 20,配备 4GB HBM2 显存
27 英寸 iMac
- 处理器最高可选八核第九代 Intel Core i9丨Geekbench 分数参考链接:Intel Core i5-9600K / Intel Core i9-9900K
- 显卡最高可选 Radeon Pro Vega 48,配备 8GB HBM2 显存
当然了,配置越高,软妹币的张数自然也就越多。就拿我现在体验的这部 21.5 英寸 iMac 为例,它的处理器是 Intel Core i5,显卡是 Radeon Pro 560X,售价约为 115 张软妹币。
那么这配置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准,一句话描述就是:
上网看视频堪称完美,流畅运行 Adobe 全家桶,至于打游戏……你确定要装个 Windows 10 系统吗?
谈到系统,目前确实仍有用户对于 macOS 的「能耐」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有些人买了 iMac 之后会直接装 Windows 系统。
许多年前我还真的就在同事的 iMac 上干过这个事情:
同事:「这台电脑怎么没有 CorelDRAW 啊?我要用它做设计。」
我:「你一定要这款软件才行吗?」
同事:「当然啦!」
随后我就在同事的 iMac 上安装了 Windows 10,这绝对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可是我也没办法啊!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今天,我绝对不会这么做了!原因很简单,CorelDRAW 已经有 macOS 版。
除了「CorelDRAW」外,国内知名办公软件「WPS」在经过长时间的公测后,已于 4 月 18 日正式在 Mac App Store 上架了 1.0 正式版。当然如果你不喜欢使用「WPS」办公,那么你还可以选择微软的 Office 套件,目前「Office 365」已经在 Mac App Store 上架。
再比如尾巴团队目前使用的「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它的 macOS 版不仅在功能上非常全面,还专为 macOS 设计了「深色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Mac 平台还有相当多独占的优秀软件,有一些甚至在 Windows 平台上找不到替代品。不过在我看来,优秀的软件体验只是一方面,最最重要的是这些软件与 iOS 平台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才是最吸引我的原因。
例如下面这四款软件:
无论是在 iPad 或是 Mac 平台,我一直在用「MindNode」做思维导图,界面不仅非常精致,功能还特别好用,尤其是导出分享的效果可漂亮了。
「Things3」是我目前在用的 To-Do 类软件,在 Watch、iPhone、iPad 和 Mac 上我都安装了,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例如生活或工作,接着我就可以在区域中添加项目,基于项目还能再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待办事项,这些刚好满足了我想要的功能需求。
微软推出的「OneNote」我用了至少 8 年,现在已经完全离不开了。我主要用它作为备忘录,以便我可以跨平台、跨设备使用。
身为文字工作者,「iA Writer」简直就是我的「利器」,也是我目前最为满意的写作软件。借助 iCloud 云同步,我在 iPhone、iPad、Mac 上撰写的所有文章均可保持进度上的同步,当然也包括你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我平时的工作内容很杂,写作时间也相对有限。在 iA Writer 强大的跨设备体验帮助之下,我可以随时进入专注的写作状态,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善稿件,一切的体验都是无缝的。
无缝的体验是这 4 款软件最大的特点,尽管它们都是付费软件,但是一旦购买体验后,确实会发现它们对于工作和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就拿写作工具举例,之前我还在用 Windows 的时候就一直找不到一款简洁好看,顺手好用且跨设备体验出色的写作软件,而在 Mac 平台上却完全不同,我有太多的选择了,这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或许,这就是摄影师、设计师和影视工作者之所以首选 Mac 平台的原因。不只是系统和硬件层面上的优势,更包括丰富的软件生态。就拿尾巴团队举例,我们的设计师是使用 Mac 独占软件「Sketch」进行「数字尾巴」网站和 app 的 UI&UX 设计,而类似这样的软件在 Mac 平台上还有很多,它们无一不是 Mac 的杀手锏。
至于看视频或者听音乐,这些方面 Mac 所能带来的体验早已十分全面,在 Mac App Store 上随便就能找到各大主流平台的播放软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macOS 依然有着它的问题所在,比如某些企业办事网站对于 macOS 的兼容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涉及到驱动安装的时候基本属于无解。
还有一点是游戏生态。以 Steam 全球热销游戏排行榜为例,当我在「依操作系统缩小范围」位置仅勾选 macOS 选项时,显示结果只有 5835 款游戏,若同时勾选 Windows 则会增加至 16188 款,这就是差距……退一万步说,假如你真的硬要在 iMac 上玩游戏,办法还是有的。另一方面,也希望今秋推出的 Apple Arcade 服务能够持续完善 Mac 平台的游戏阵容。
在我看来,无论是选择 Mac 还是 Windows PC 平台,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这个平台所能提供的体验究竟能否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当我们还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只需结合需求去取舍就行。最怕的就是你根本没得选,当你必须用 Mac 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时,你是不可能换成 Windows 平台,反过来也是如此。
幸好我的办公平台是有选择的余地,不过这个选择我自己却反复变了好几次。
2015 年之前,我一直都是使用 Windows 办公;2015 年之后,我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Mac 自然也成为了首选的办公平台。然而在使用期间,我对 macOS 的体验并不完全满意,于是我又买了一部 Surface Book 用了差不多有一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彻底发现 Windows 10 根本不适合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因此决定重新回到 Mac 平台。
机缘巧合,2017 年底我重新回归到了内容团队。由于工作需要,我接连写了好几款笔电的评测,办公电脑自然也就是这些 Windows 笔电。
2018 年,我开始将主力机换成 iPhone 并先后入手了 Apple Watch 和 iPad Pro,我开始逐渐意识到 Windows 已经难以满足我,所以……你想都想得到,我又重新回到 Mac 平台的怀抱了……直到现在。
折腾了这么一圈,看起来好像很费劲,可实际上我还是很享受其中的乐趣。至少我彻底明白了一点,iPhone 和 Mac 才是天生一对,我太喜欢「隔空投送」了!太喜欢跨设备的软件体验了!
「该死」的 Apple 的生态,为什么这么香呢?
后记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几乎都是使用 iPad Pro 办公,而当它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时,我会拿出 MacBook Air 继续工作。这次为了写这篇 iMac 的文章,我再次将 macOS 作为主力办公平台用了半个月,背包里的 iPad Pro 基本没有拿出来过。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依然会重新回到 iPad Pro 上,对于办公平台这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假如我是一名产品经理,我肯定需要将 macOS 作为主力平台,但现在的我并不需要。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闲聊一下新款 iMac 和它的 macOS
点击数: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