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后更新于1504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汽车调校-基础抓地调校
-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赛车计划课程,原理适用其他模拟器与游戏
-
新手可以直接看C.调校专攻部分,第一条的索引有助于快速找到问题所在,碰到“超纲提示”跳过就好
-
A. 过弯指导
-
1. 初始刹车
-
技巧
-
在松油门后立马刹车, 不要怠速
-
初始刹车踩到底后根据车速缓缓松刹车(车速-下压力-抱死临界)
-
-
调校
-
优先往前调整刹车比
-
如果高速刹车时太容易抱死就调低刹车力度(根据赛道灵活调整,记得保存之前的调校)
-
-
-
2. 刹车后半段
-
技巧
-
缓放刹车避免重心的前后抖动(每辆车所需要的线性不同)
-
令刹车的后半段刚好重叠到转弯前半段(循迹刹车)
-
刹车力度看内侧轮胎有没有抱死(一抱死就稍微松一点刹车)
-
短半径弯道和刹车距离短的弯道不宜循迹刹车
-
-
调校
-
*以下是针对循迹刹车时转向过度的情况, 反之相反调整
-
实时调前刹车比(对F1是最高效的方法)(对无法实时调整的可以开磨损跑多几圈,前后磨损哪个少往哪边调整,作为初始调校)
-
调硬前弹簧(影响较大)
-
调硬所有轮差速器的减速锁(用于微调)
-
刹车后入弯时转向过度:增加减震器(damper)前撞击数值或降低后回弹数值
-
-
-
-
3. 弯心
-
技巧
-
松开刹车后立马加油门(单纯怠速过弯无法完全利用轮胎的抓地力,因而尽可能减少怠速)
-
要平滑加油避免空转,加油时机宁迟勿早(重心管理:保证前轮的抓地力仍满足转向) (与刹车相同,受下压力影响速度越快加油门的极限力度越大)
-
大半径弯道难以做到无怠速, 油门不能踩到底(需要更多横向G力) (转向不足也可能引起怠速时间过长)
-
-
调校
-
若整个过弯过程失稳,调软防倾杆防倾杆调整对任何时候都有影响,但对弯心时的影响最大
-
*以下是针对油门拖带或者入弯时转向过度的情况, 反之相反调整
-
调硬前防倾杆
-
调软后防倾杆
-
提高差速器的预载完成制动且未加油门时后轮便开始失稳,此时便是差速器的问题,差速器只在略微滑行和轻踩踏板时起作用
-
-
-
-
4. 出弯
-
技巧
-
探索不同车型的赛道极限每种车对不同地面的反应不同
-
油门看准时机一次到位,不要犹豫,柔和加油减少不必要的重心转移
-
-
调校
-
若在低速颠簸多弯的情况下失稳,通常是出弯调校出了问题
-
*以下是针对出弯时转向过度的情况, 反之相反调整转向不足:出弯加速时需要不断地转弯,转向完成后需要迅速回正。调教后会让车缓缓转弯,缓缓回正。 转向过度:一般发生在出弯加油时后轮打滑,需要不断回正方向盘以重获抓地力。
-
调软后弹簧改变弹簧影响路面稳定性,抓地力,转向反应等,可获得较明显的改变,但配套的调校也较复杂。比如调软弹簧需要提高车身,提高车身又会影响抓地力与反应;太硬的后弹簧可能使后轮不稳定等,因而需要多方面权衡。
-
降低后驱车的加速锁(前驱车则增加)改变差速器只在怠速或者轻踩踏板时影响转向。
-
加速出弯时转向过度:降低减震器(damper)后撞击数值或增加前回弹数值
-
-
-
-
*平衡性调校优先调整顺序:悬挂(suspension),加速减速差速器(differential lock)
-
-
B. 赛道指导
-
1. 路缘利用
-
在连续弯道中最后一个弯道的重要性最大,因而分配的走线更完整
-
在最后一个弯不要压太多路缘,以获得更大的出弯加速度,前几个弯可以利用路缘来获得更好的走线
-
要么避免压路缘,要么平滑利用,减少轮胎不稳定的机会
-
-
2. 轮胎管理(超纲)
-
开磨损时用,通过胎压来使各个轮子的磨损更均衡
-
-
-
C. 调校专攻
-
0. Ultimate tuning guide - 如何找出问题并优化调校(1-9的索引)
-
悬吊(6)由车辆动作决定,而不是弯道区域(因为不同的车在同个弯道的动作不同),有重叠部分
-
动作
-
松油刹车-重心前移-前弹簧
-
刹车拖带-重心前移-防倾杆-前弹簧
-
怠速-防倾杆
-
油门拖带-重心偏后-防倾杆-后弹簧
-
油门拖带-满油门加速-重心后移-后弹簧
-
-
弯道区域范例
-
入弯的刹车降档区和刹车拖带区:前弹簧
-
弯心油门拖带区:防倾杆
-
出弯的加速升档区和油门拖带区:后弹簧
-
长弯道入弯与弯心:防倾杆
-
长弯道出弯加速升档区:后弹簧
-
连续弯道油门拖带区:防倾杆
-
连续弯道的减速区:前弹簧
-
......
-
-
-
尾翼(4)由车辆速度决定,影响相对悬吊更全面,决定弯道的整个区域(因为下压力由速度和尾翼共同决定,通过下压力的调整来控制平衡。 对发卡弯影响不大,但对高速弯影响很大。
-
车速
-
若车辆在低速弯表现完美,而在中高速弯不稳定:前鼻翼
-
对车的类型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方程式(open wheel) - 原型车(prototypes) - GT类 - 民用车(road cars)
-
-
-
差速器(8)由车手动作决定,每一项独立决定平衡性
-
动作
-
刹车-减速锁
-
半加速状态-预载值(超纲)
-
油门全开-加速锁(速度越慢预载值影响越大)
-
-
-
减震器(7)用于微调,动量改变时稍微起作用(通过前后减震器的差异调整反应速度和平衡)
-
情况
-
颠簸和路缘-快速
-
转向、刹车、加速时的反应-缓慢
-
-
弯道区域示例
-
入弯时刹车-前缓慢撞击和后缓慢回弹
-
出弯时加速-后缓慢撞击和前缓慢回弹
-
-
-
-
1. 胎压
-
1.1 调整转向稳定不推荐,替代方案多
-
1.2 轮胎温度与损耗
-
在轮胎工作温度过热的极限之内,针对气温往低处调,胎压越低抓地力越好(如果不开损耗可以尽量低)
-
特殊赛道不必纠结于左右对称,那边损耗多给哪边多胎压
-
-
-
2. 刹车
-
2.1 刹车力度与刹车比
-
根据车、赛道、天气往高了调
-
能用刹车比解决就不用调低刹车力度
-
尽量不要让后轮锁死
-
-
2.2 刹车冷却(fh4内无法调整,超纲内容)
-
调整风门数值,让刹车尽可能出于最佳工作温度
-
一般从关闭风门开始调大,只会让风阻微量增加,不必纠结于气动优势
-
-
-
3. 防滑系统(TC)&滑移角(超纲内容)
-
尽可能往大了调
-
但是雨天如果太大会转向过度,后果很严重
-
*不知道和ABS有没有关系
-
-
4. 空气动力与重量分配
-
4.1 尾翼
-
首先根据每次调整后圈速提升与否,来同时调整大致的前后尾翼下压力等级直道越多,用等级越低的下压力。因为直道的低风阻可以轻易弥补弯道的抓地不足。
-
然后调整前翼中高速弯转向不足就调整大下压力
-
*改动尾翼需要对齿轮比进行配套更改(后文会提到)
-
-
4.2 重量分配(超纲)
-
左右重量分配不推荐调整(超纲)
-
前后重量分配可以管理轮胎温度和负荷,不必太在意这方面的调校。
-
向前调可以放低车身,增加空气动力效果
-
向后调
-
可以更轻松地转向,减少了前轮的负担
-
后驱车可增加抓地力可用高马力的车在低速弯道上测试
-
-
*改动重量分配需要对刹车比和TC进行配套更改
-
向重量调整的相同方向调整刹车比
-
重量后调时降低TC介入,反之则增加
-
-
-
-
-
5. 轮胎校准(alignment)和转向比(steering ratio)
-
5.1 转向比(steering ratio)用来控制方向盘转动角度和实际车轮转动角度的比例(游戏的话就是手柄灵敏度的调整)
-
5.2 轮胎校准(alignment)使轮胎在不同情况下与地面有最大接触面,也可以微小地调整车辆平衡(第二点不太重要)
-
后倾角(caster)调整转弯手感(用方向盘玩的话效果明显,手柄还没试过区别),主要看个人喜好
-
调大可使方向盘变重
-
调小可使方向盘变轻
-
外倾角(camber)对赛车初始性能至关重要
-
正值基本只用在圆形赛道上
-
负值过弯至关重要
-
越靠近0,在直道上轮胎接触面越大牺牲横向抓地力,最大化纵向抓地力 (雨天也会使用,因为就算调高倾角绝对值对弯道也无济于事)
-
绝对值越大,在弯道上接触面越大过高的外倾角不利于轮胎的耐久(单个轮胎的内外侧温度差异大) 观察过弯时的实际倾角来权衡(fh4按t键可查阅)
-
-
束脚(toe)只会微量影响直道极速,且只对入弯初始阶段有影响(除非玩直道赛,对速度影响不大,对操控手感影响大)
-
增加前外束脚增加入弯时的准确性
-
增加后内束脚增加车辆走直线的趋势
-
常见调法是前轮少许外束脚(0.5out),后轮少许内束脚(0.4in),若入弯时不稳定就往0的方向调整,一般直道越多就越靠近0
-
-
-
-
6. 悬挂(suspension)
-
*平衡性调校优先考虑此项
-
6.1 弹簧硬度(spring stiffness)横向对称调整,只对纵向重心作平衡性影响
-
初始调整
-
调硬弹簧
-
优势:空气动力学优势areo benifits(纵摇与侧倾减少),车辆反应加快(quicker respond)
-
劣势:颠簸时容易因为腾空失去抓地力,难以利用路缘
-
-
调软弹簧
-
优势:更稳定
-
劣势:操控输入反应偏慢,且在颠簸路段容易触底(除非升高车辆高度)
-
-
*需要大量测试
-
若总体反应迟钝:调硬前后弹簧
-
若车辆太紧张不稳:调软前后弹簧
-
测试时车身高度和弹簧软硬不要同时调整(控制变量)
-
注意弹簧的软硬会决定车胎的磨损
-
-
-
平衡性调整高性能车以调整尾翼为调整平衡的主要方向
-
调软前弹簧增加入弯时的转向过度,反之不足
-
调软后弹簧增加出弯时的转向不足,反之过度
-
*前后同时往一个方向调整不会获得两端的抓地力,也就是弹簧硬度的调整本质上是前后硬度差异的调整
-
-
-
6.2 防倾杆对纵向重心平衡无影响,只对横向侧倾有影响
-
初始调整
-
在赛道上高速过弯能够获得的横向g力越大,越需要硬的防倾杆来稳定车身
-
在低速和颠簸的赛道使用较软的防倾杆
-
-
平衡性调整主要对弯心起作用(此时横向g力最高)
-
调软前防倾杆或调硬后防倾杆增加弯心转向过度,反之转向不足
-
-
-
6.3 车身高度在满足上两条要求后越低越好
-
初始调整
-
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越低越好(允许发生不影响操控的触底)下移重心、增加下压力、减小阻力等优势
-
前轮比后轮低(倾角 rake)空气动力学优势
-
*注意车身高度指的是以mm为单位的,而不是悬吊位置(bar position)
-
*弹簧硬度越硬,车身高度可以越低(先调整弹簧硬度后再调高度,或者反复磨合)
-
-
平衡性调整(少用,用来配合其他参数的调整)尽量不要牺牲车身高度来控制平衡,调整尾翼和弹簧硬度可以得到类似效果
-
前低后高倾向转向过度,反之相反判断转向是否过度看后轮在过弯时打不打滑,若前轮锁死或有推头现象表示转向不足
-
-
-
-
7. 缓冲块(bump stops)&避震器(damper)
-
*此项只在悬吊伸展和压缩时起作用:转向、刹车、加速(因此建议最后微调时调整这一块)
-
名词解释
-
缓冲块(bump stops)
-
是一个在悬吊弹簧上的橡胶块,防止车与地面接触(用于低车身和软悬吊)
-
一般先决定车身高度和弹簧硬度,最后再用缓冲块调整,在不触底的情况下尽量往小里调
-
可以获得“两个行程”的悬吊的效果
-
-
减震器(damper)和弹簧的区别
-
弹簧硬度(spring stiffness)
-
决定收到冲击后弹簧的收缩距离
-
决定重量给每个轮子的分配(因此初始调校的硬度比就是车重比,哪头硬,哪头分配的重量多)
-
-
减震器(damper)
-
决定弹簧受到冲击时的运动速度
-
-
-
-
初始调整
-
!黄金定则:减震器(damper)的回弹(rebound)数值一定要比撞击(bump)数值高
-
bump可以取rebound数值的60%到70%
-
稍微思考一下:如果回弹比撞击低,弹簧就会在颠簸的时候不断收缩,结果可想而知
-
-
减震器(damper)的快速(Fast)和缓慢(Slow)设定
-
快速(Fast):针对弹簧的快速伸缩-颠簸和与路缘接触时
-
缓慢(Slow):针对弹簧的缓慢伸缩-车辆重心转移时
-
*快速减震器参数应小于缓慢的参数
-
-
-
车辆反应
-
对操作的反应缓慢:所有减震器增加相同数值,配合更硬的弹簧
-
车难以预测,对操控和路面情况太敏感:所有减震器下降相同数值,配合更软的弹簧
-
-
平衡性
-
颠簸时容易快速不可预测地转向:增加减震器前部快速撞击数值,也可再增加前快速回弹数值
-
颠簸时前轮容易起跳和打滑:降低减震器前快速撞击数值,也可再降低后快速回弹数值
-
-
-
8. 差速器(differential)
-
只在转弯处加速或者减速(包括油门刹车拖带)的时候起作用,遇到直道的稳定性问题需调整其他参数。差速器的调整建立在正确的走线和重心控制上,不可用差速器调校来弥补技术上的失误,但可以增加技术上的容错率。
-
*平衡性调校优先考虑此项(以下为RWD的稳定性调校,FWD反着调即可)
-
*请在认真跑过几次图后实在无法提升时调整此项,能技术弥补最好(在整体偏向转向过度时,获得最佳的速度和操控性的技术):
-
入弯
-
转向过度:刹车后油门拖带、延迟刹车(循迹刹车)
-
转向不足:提前减速
-
-
出弯
-
转向过度:过弯心后提早加速
-
转向不足:推迟加速、刹车拖带持续时间长一些(尽量不要过了弯心还在拖
-
-
-
加速差速器(accel-differential lock):针对弯道加速阶段注意是开始转弯后的油门拖带区(若在方向回正后发生纵向的稳定性问题优先调整刹车比和刹车力度)
-
出弯加速时容易推头(必须通过松油门来转向)就调紧一些
-
若出弯时后轮打滑(需要反打方向盘)需要考虑:
-
走线是否严谨
-
油门控制是否先小后大
-
最后考虑降低加速差速器的值高数值可以提高出弯性能,但过高会导致转向过度,如果是漂移调校就可以调紧一点
-
*建议从高的值往低调(FWD则从较低的值往高了调-操控性永远在首位)
-
-
-
减速差速器(decel-differential lock):针对弯道减速阶段注意是开始转弯后的刹车拖带区(若在直道刹车发生纵向的稳定性问题优先调整刹车比和刹车力度)
-
入弯刹车时容易推头(刹车时后轮会阻止转弯)就调松一些
-
若入弯时后轮打滑((在刹车拖带时一点点刹车就会打滑,需要反打方向盘)需要考虑:
-
走线是否严谨
-
直道刹车是否先大后小(在有增加下压力的组件时-若是低速车就基本不用考虑)
-
最后考虑加大减速差速器的值低数值可以提高入弯性能,但过低会导致转向过度,如果是漂移调校就可以调松一点
-
-
*建议从低的值往高调(FWD则从较高的值往低了调-操控性永远在首位)
-
-
差速器预载(limited slip preload):代表差速器开始运作的阈值(左右两轮的反向力矩),到达阈值之前两轮保持同转速(超纲)一般只影响油门和刹车都没有踩到底时的匀速行驶路段(长弯道等)
-
怠速时容易转向
-
数值越高,越趋向转向不足
-
通过油门拖带技术可以实时模拟差速器预载的改变:大概5%的油门可以触发轻微转向不足(能用技术解决就不要用调校解决):俗称补油
-
-
耦合差速器(viscous lock):某些diff用粘性液体来传动轮胎扭力,此项控制液体粘度(超纲)
-
粘度越高,相当于差速器越紧
-
-
-
9.齿轮比(gearing)
-
和尾翼的等级配合调校
-
最终齿轮比(final gearing changes)
-
在赛道最长的一段直道上开,若是到达直线尽头还远远不到极速(转速表指针狂撞rev limiter就表示到极速了),需要缩短齿轮比(让曲线更陡)
-
若是在最长直线赛道上开到一半就到达极速了,这时需要延长齿轮比(让曲线更缓和)
-
-
独立齿轮比(individual gearing changes)
-
a.增强启动挡位(custom start gear)用在没有一档弯的赛道上
-
启动时有停顿(转速表突然下降):缩短一档
-
启动时有轮子打滑(转速表狂撞rev):延长一档
-
*不清楚启动控制对这一项的影响,待测试
-
-
b. 调整换挡时机
-
若正好遇到需要上坡的加速区,或者在刹车前正好出现升挡,或者降档时转速总是飙升,调整时机让上坡时在正确的挡位
-
-
-
-
-
D. 特殊调校
-
雨天调校
-
(敬请期待)
-
-
点击数:439
?无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