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10M带宽的测速可采用HTTP下载、FTP下载以及iperf测速,对10M以上的带宽使用iperf测速。
下面介绍如何使用iperf2进行测速:
步骤一:下载iperf保存到本地C盘根目录下,并解压缩在当前目录下;
步骤二: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进入命令行模式;
步骤三:在命令行模式下输入“cd”,进入c盘根目录;
步骤四:命令行模式输入“dir”,查看iperf文件夹是否存在,存在则输入“cd iperf”,进入iperf文件夹;
步骤五:在命令行模式下,输入“iperf -c 192.168.23.200 -r -w 5k -t 20 -i 5”。
注意:如果用户端,ping地址192.168.23.200延时比较大(>10ms),则修改上面命令参数-w,可以尝试下面的命令:
iperf -c 192.168.23.200 -r -w 50k -t 20 -i 5 (高带宽延时小的链路)
iperf -c 192.168.23.200 -r -w 300k -t 20 -i 5 (相对低带宽延时大的链路)
Iperf常用参数说明:
- -c host 以客户端模式启动,host是数据源所在的服务器端地址,比如:iperf -c 222.35.11.23;
- -i sec 以秒为单位显示报告间隔,比如:iperf -c 222.35.11.23 -i 2;
- -u 使用UDP协议,发送UDP数据包,默认使用TCP连接;
- -w 指定TCP窗口大小,默认是8KB,此参数比较重要,需要针对不同的带宽和时延进行调整;
- -t 测试时间长,默认10秒,比如:iperf -c 222.35.11.23 -t 5
- -n (一般配合UDP协议时使用)指定传输的字节数,比如:iperf -c 222.35.11.23 -n 100000
- -P (大写)指定同时进行的TCP/UDP连接数,对于高带宽测速,需要该参数建立多条TCP/UDP连接以测得更准确的速率;
- -s 以server模式启动,eg:iperf -s
- -p 指定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或客户端所连接的端口
下行UDP灌包(从服务器向终端灌包)
服务器侧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c xx.xx.xx.xx -u -b 100m -p 6001 -t 9999
UE侧PC 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s -u -p 6001
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c xx.xx.xx.xx | 表示向xx.xx.xx.xx灌包(xx.xx.xx.xx为UE ip地址) |
-u | 表示启动UDP灌包,如果是灌TCP则不需要-u这个参数 |
-b 100m | 表示指定灌包大小,这里表示灌100M的数据 |
-p 6001 | 表示指定灌包的端口为6001,可根据需要更改 |
-t 99999 | 表示指定灌99999秒,可根据需要修改灌包时长 |
-s | 表示启动iperf服务器 |
上行UDP灌包(从UE灌向服务器)
服务器侧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s –u –p 6002
UE侧PC 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c xx.xx.xx.xx –u –b 100m –p 6002 –t 99999
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c xx.xx.xx.xx | 表示向xx.xx.xx.xx灌包(xx.xx.xx.xx为服务器地址) |
下行TCP灌包
服务器侧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c xx.xx.xx.xx –p 6003 –w 512k –t 99999
UE侧PC 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s –w 512k–p 6003
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c xx.xx.xx.xx | 表示向xx.xx.xx.xx灌包(xx.xx.xx.xx为UE ip地址) |
-w | 指定TCP窗口大小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b,否则就成为UDP灌包。 |
上行TCP灌包
服务器侧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s –w 512k–p 6004
UE侧PC CMD窗口中启动如下命令:
- Iperf –c xx.xx.xx.xx –p 6004 –w 512k –t 99999
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c xx.xx.xx.xx | 表示向xx.xx.xx.xx灌包(xx.xx.xx.xx为服务器地址) |
-w | 指定TCP窗口大小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b,否则就成为UDP灌包。 |
IPERF其他命令参数说明
IPERF参数大全 | |
公共选项参数 | |
-f:format | 速率报告的格式:是采用Kbits, Mbits, Kbytes,还是MBytes |
-i: interval | 周期性带宽报告的时间间隔。单位:秒 |
-l:len | 读写缓冲区的长度。对于TCP,默认:8KB;对于UDP,默认:1470B |
-m:print_mss | 打印TCP最大段的大小(MTU - TCP/IP header) |
-p:port | Iperf server监听的服务端口;或Iperf client连接的服务端口。
在Iperf server和Iperf client两边的端口必须是相同的。默认服务端口:5001 |
-u:UDP | 使用UDP进行测量 |
-w:window | 设置套接字缓冲区大小为指定的数值。对于TCP,本选项将设置TCP窗口大小;对于UDP,本选项是接收数据报文的缓冲,所以它被限制到最大的接收数据报文大小 |
-B:bind | 绑定到主机的一个接口或组播地址。对于Iperf client,本选项设置的是对外的接口;对于Iperf server,本选项设置的是进入的接口。本选项参数仅用于多宿主主机,它有多个网络接口 |
-C:compatibility | 兼容模式,允许和低版本的Iperf一起使用。兼容模式对于互用性并不是必需的,但是高度建议的。在某些案例里,当在使用典型的流(streaming)时,你可能会引起1.7版本的Iperf server冲突,或造成一些不希望发生的连接尝试 |
-M:mss | 通过TCP_MAXSEG选项,设置TCP最大段大小(Maximum Segment Size )。对于TCP/IP头部来说,MSS通常是MTU - 40 bytes;对于以太网,MSS是1640 bytes(1500 byte MTU)。在很多OSes里,本选项没有被执行 |
-N:no delay | 设置TCP为零时延选项,禁止Nagle算法。通常,对于像Telnet这样的交互式应用程序,此选项仅被禁止 |
-V | 绑定到一个IPv6地址。从V1.6或更高版本开始支持。其格式是: Server 侧:$ iperf -s -VClient侧:$ iperf -c -V注意:在V1.6.3版本或更高版本,一个特定的IPv6地址并不需要用“-B”选项来绑定,V1.6以前的版本需要。同样,在大多数的OSes里,本选项的使用,也取决于使用IPv4映射地址的IPv4客户端 |
Iperf server特定选项参数 | |
-s:server | Iperf运行在server模式下 |
-D:daemon | 让server运行为守护神程序(Unix平台)。在Win32平台,服务是有效的,Iperf将作为一个服务运行。本选项从Iperf的V1.2或更高版本开始支持 |
-R:Remove | 删除Iperf服务(如果它正在运行)。本选项仅仅对于Windows有效,从Iperf的V1.2或更高版本开始支持 |
-o | 输出报告或错误信息到一个指定的文件里。(仅适用于windows。从Iperf的V1.2或更高版本开始支持) |
-c:client host | 如果Iperf运行在server模式下,那么用“-c”指定一个主机将限制Iperf将要接受的指定主机的连接。本选项对UDP支持得不是很好 |
-P:parallel | 在关闭前被server处理的连接数目。默认:0(这意味着永久接受连接) |
Iperf client特定选项参数 | |
-b:bandwidth | 带宽。UDP的发送带宽, 单位:bits/sec。这暗示着使用“-u”选项。默认:1 Mbit/sec |
-c:client host | 运行在client模式,连接到运行在主机上的Iperf server (注意:-c后面一定要有host的IP地址,即格式是:-c 10.0.0.79。否则,命令执行失败。Host的IP地址指的是Iperf server端的IP地址) |
-d:dualtest | 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测试,运行Iperf在双向测试模式下。这将引起server在用“-L”选项指定的端口(或client连接到server所用的默认端口)上,重新连接回client。这是立即完成的,所以同时地运行测试。如果你想用单独的交互式测试,请尝试“-r”选项 |
-n:number | 要发送的字节数。单位:Kbyte/s,Mbyte/s。通常,Iperf发送数据的时间为10秒。“-n”选项改写了这个时间,它发送完指定大小的数据,而不管这个过程花费了多长时间。请参考“-l”、“-t”选项 |
-r:tradeoff | 单独进行双向传输测试,运行Iperf在折衷测试(tradeoff testing)模式下。这将引起server在用“-L”选项指定的端口(或client连接到server所用的默认端口)上,重新连接回client。随着client连接的终止,这个过程就完成了,所以单独地运行测试。如果你想用同时的测试,请尝试“-d”选项 |
-t:time | 传送数据的测试时间。单位:秒。默认:10秒。当与“–n”参数同时使用时,以“ -n ”选项为准。即设置的测试时间失效。请参考“-l”、“-n”选项 |
-L:listenport | 本选项指定一个监听端口,server从这个端口连接回client。默认的监听端口是client连接server所使用的端口 |
-P:parallel | 并行运行的client数目。默认值:1。需要client和server之间的线程支持 |
-S:tos | 发出的数据包的服务类型。(很多路由器忽略TOS域)。你可以用十六进制“0x”为前缀,以八进制“0”为前缀,或以十进制为前缀。例如,(0x10)16=(020)8=(16)10。 在RFC 1349里,对TOS的定义如下: IPTOS_LOWDELAY:最小时延 0x10 |
-T:TTL | 发出的组播包的存活期(time-to-live)。这是报文穿越路由器跳数的基本数字。默认值:1 |
-F:fileinput
| 使用一个典型的流(stream)来测量带宽。从Iperf的V1.2或更高版本开始支持。例如: $ iperf -c -F |
点击数:180
记录